一切看似美好,但是为什么 OpenAI 还在担心崩盘?

又到第四季度。咨询机构的报告如汗牛充栋。

如果你关心 AI,有一份报告不容错过。这就是每年的 State of AI 报告。

自2018年以来,该开放获取报告每年发布一次,旨在引发关于人工智能状况及其对未来意味着什么的知情对话。

State of AI Report, 2025

今年的报告,由 Air Street 投资公司的合伙人 Nathan Benaich 制作。

第八年发布的《2025人工智能报告》由行业和研究领域的诸多从业者进行审查。报告考虑了以下关键维度,包括新增的大规模人工智能使用情况调查部分:

  • 研究:技术突破及其能力。

  • 行业:人工智能的商业应用领域及其商业影响。

  • 政治:人工智能的监管、其经济影响以及不断演变的人工智能地缘政治。

  • 安全:识别和减轻高能力未来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对人类造成的灾难性风险。

  • 调查:对 1200 名人工智能从业者及其人工智能使用模式进行的大规模的开放式访问调查。

  • 预测:报告作者认为未来 12 个月会发生什么,以及对去年预测的绩效回顾,以保持可信度。

省流,2025 年的 SoAI 报告,其中主要发现包括:

  • OpenAI 在前沿领域保持着微弱的领先优势,但随着 Meta 将接力棒交给中国的 DeepSeek、Qwen 和 Kimi,竞争已经加剧。这些公司在推理和编码任务方面缩小了差距,使中国成为可靠的第二名。
  • 推理定义了今年,前沿实验室将强化学习、基于规则的奖励和可验证的推理与新颖的环境相结合,创造了可以规划、反思、自我纠正并在越来越长的时间范围内工作的模型。

  • 人工智能正在成为科学合作者,DeepMind 的 Co-Scientist 和斯坦福大学的 Virtual Lab 等系统自主生成、测试和验证假设。在生物学领域,Profluent 的 ProGen3 表明缩放定律现在也适用于蛋白质。

  • 结构化推理通过“行动链”规划进入物理世界,AI2 的 Molmo-Act 和谷歌的 Gemini Robotics 1.5 等具身人工智能系统开始在行动之前逐步推理。

  • 商业吸引力急剧加速。根据 Ramp 和 Standard Metrics 的数据,现在有 44% 的美国企业为人工智能工具付费(2023 年为 5%),平均合同额达到 53 万美元,并且人工智能优先的初创公司比同行增长快 1.5 倍。

  • 作者首次进行的人工智能从业者调查,有超过 1200 名受访者,显示 95% 的专业人士现在在工作或家庭中使用人工智能,76% 自掏腰包购买人工智能工具,并且大多数人报告生产力持续提高,这表明真正的采用已经成为主流。
  • 人工智能的工业时代已经开始。像 “星际之门” 这样的多吉瓦数据中心标志着由美国、阿联酋和中国的主权基金支持的新一轮计算基础设施浪潮,电力供应正在成为新的制约因素。

  • 人工智能政治进一步加强。美国倾向于“美国优先人工智能”,欧洲的《人工智能法案》步履蹒跚,中国扩大了其开放权重生态系统和国内芯片雄心。 安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更加务实的阶段。

  • 模型现在可以在监督下模仿对齐,从而引发了一场关于透明度与能力的辩论。与此同时,外部安全组织的预算比前沿实验室的每日支出还要少。

  • 关于生存风险的辩论已经降温,让位于关于可靠性、网络韧性以及日益自主系统的长期治理的具体问题。

报告给了读者一个全景——人工智能在 2025 年蓬勃发展,融入了企业和人的日常生活,刺激万亿美元规模的投资,加剧了大洋两岸的技术竞赛。

虽然带来了一些安全性担忧,但似乎 AI 没有毁坏经济,也没有造成大规模失业。

OpenAI 成为资本纠缠枢纽

然而,当我看到彭博社的这副图。饼的大小是市值,值得品味的是各自关系。

OpenAI 是正在和其他人制造深度绑定,以对抗可能的泡沫崩盘,不是吗?

  • 考虑到 OpenAI 的创新力已显露疲态。
  • 2025 的 AI 并未大规模改变传统企业,为他们带来营收增量。
  • 新发布的Sora 2 让人想到更多的是深度伪造,而非世界模型。

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资料